您当前的位置:学习一百教学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http://www.ybf100.com类型:高三历史教案发布时间:12-23阅读次数:559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12、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13、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
14、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15、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
 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16、韩非子指出,商鞅软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
影响。


17、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之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在变法期间,上述方针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司马光对此评论说:“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点03)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6、D 7、C 8、D 9、B 
10、C 11、D 12、D 13、A 14、A

15、①大地主,高利贷者。
②封建国家。
③官府逼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他指出的目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站在大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
④有道理。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因为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统治危机。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盘剥并不意味着国家减轻对农民的直接索取。二者的区别在于取之是否有度。

16、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吏治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

17目的:摆脱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富国强兵和巩固北宋政治。
体现:青苗法,由政府每年在青黄不接之时,对农民进行低息贷款,即限制高利贷盘剥;募役法,对享有免役特权的官僚征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按土地的实际占有数量征税,通过打击大地主的利益扩大税收标准和范围。这些措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改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以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国家实力。
评价:司马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由于他代表了这部分人利益,故反对王安石变法。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备考导航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
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
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台湾问
题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封建国家的统一趋势
能力目标
1.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既要进行一般性的掌握,又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
   2.认识到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包括一些局部统一的王朝,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3.系统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促进民族融合的民族交流与往来等。
重点、难点、
计划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秦晋隋元]的局面。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春秋战国:560余年,秦至东汉末:400多年;东汉至隋:273年,隋唐:300年;五代至元:370年,元至清:560年];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期间有9个统一王朝: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37年,唐289年,元97年,明276年,清268年。200年以上的有汉唐明清四朝。而且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如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五代、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如果觉得《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测试题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本站公文写作人力资源下载学习频道教学频道作文频道试题课件下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