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6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8i w6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三、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如果觉得《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 ·上一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 ·下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案-二年级语文教案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5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及点...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二年级...
-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及达标检测题...
- ›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教学...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案二-二年级语文教...
-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案-八年级语文...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二年级语文...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二-二年...
- ›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记两则》教案二-二年级语文...
- ›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教案2-四年级语文...
- ›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九-四年级语...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二-五年...
-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十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十一-九年级语文教案...
-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喂——出来》教案二-八年级语文教...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十二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十一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及教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教案-九年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变脸》教案一-九年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九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秋水》教案-九年级语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节选)》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教案-九年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茶馆(节选)》教案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及同步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8-九年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与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说课稿-九年级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九年级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庄子》教案-九年级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二-九年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7-九年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八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七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