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初,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的三十八岁的法国人史怀哲,抛弃了似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景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腹痛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非洲这种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没有第二条求生的路。当他救活病人时,病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眼神中充满着疑惑与感恩。史怀哲告诉他们:“我不是巫师,是‘爱’支持我这样做。”此时,白人与黑人都感觉到:“我们是兄弟。” 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授奖仪式上,他发表了一篇演讲,这就是——《我的呼吁》。这篇演讲词,集中体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主张。(板书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下面加横线的板书)
阿尔贝特·史怀哲(1875—1965)出生于阿尔萨斯,得过哲学、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士,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但他的声誉并不建立在他的才艺之上,而是他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就在他事业和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他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那里的医疗事业,从1913年建立丛林诊所,直到与世长辞,他在非洲蛮荒丛林中渡过了五十余年,非洲人称他为“非洲之父”。他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一直被视作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他的“敬畏生命”的思想闻名于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他的行动和思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影响几乎遍及整个世界,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为治病救人而自我牺牲,而且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核战争。为此,他获得了多项荣誉, 1954年他获诺贝尔和平奖,但他将奖金用来修建麻疯村。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街道、青年活动中心更是不胜枚举。
三、相关背景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给人类和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威胁。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次核爆炸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又把原子弹用于实战,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美国凭借其核垄断地位及庞大的常规兵力,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核垄断地位。接着双方又进行研制威力更大的热核武器的竞赛。1952年10月31日,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次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后来,英国、法国和中国先后试验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此后,美苏又在核武器的实战化、高当量、小型化方面展开竞赛。据统计,1945年至1985年,全世界总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其中美国占805次,苏联占562次。
四、整体把握文意。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以及这种伦理体系中的善恶观,并对此加以具体阐释。
然后作者联系现实社会状况及自身从事人道主义事业的感受,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具体论证了“尊重生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劝诫人们要选择良善,放弃暴力;选择互助,放弃歧视;选择和平,放弃战争。
最后作者再次发出呼吁,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尽力维持和平。
全文总共七节。学生默读课文,简单谈一谈各节大意。
明确:第1节阐释“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节讲建立在这种伦理基础上的善恶观;第3节呼吁良善,它是超越暴行的力量;第4节强调人类应该互助;第5节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节阐明解决国家争端的办法:谈判取代战争;第7节呼吁领袖:维持和平、尊重生命、实行人道。
由以上概括可大致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前两节的理论阐述是后文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也据此分为两个部分。
五、分析第一部分
1、 学生齐读
2、 教师分析:第一部分包括前两段,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并阐释了它的具体含义。文章—开头,作者就直抒胸臆,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他就这种伦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种论述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他反对人为地将生物分成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高等的和低等的。因为这些标准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狭隘感受来主观评判的。事实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或许有种类的区别,但没有高低之分。既然我们能凭着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那我们也应该能意识到环绕我们周围的都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如“蛇”之于庄稼,“微生物”之于“食品加工”。)正是在这些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在第2段顺理成章地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含义:“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应认真考虑的道德原则,它是将我们和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在向“善”这一点上,全人类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的“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如此;佛教的教义、道教的宣传,都主张向“善”。
如果觉得《【第一册】《我的呼吁》教学设计》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教案
- ·寓言三则-教学教案
- ·理想的阶梯-教学教案
- ·第二册 第一单元 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 ·【高一下】19 兰亭集序
-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赏析-高一语
-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十
-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十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教学设计三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雨巷》教学设计二-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诗两首》教师教法思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寻找时传祥——重访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寻找时传祥——重访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寻找时传祥——重访
- ·望海潮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寻找时传祥——重访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寻找时传祥——重访
- ·【第一册】《花未眠》教学设计
- ·【高一上】16《名人传》序
- ·《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 ·【高一上】 5 荷塘月色
- ·【必修1】《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 ·【高一上】15 《宽容》序言
- ·必修一《“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教案
- ·必修一《罗曼•罗兰(节选)》教案